全球資料趨勢

GBIF 網絡資料可用性趨勢,2008 年至 2024

出現紀錄數

此圖表顯示物種出現紀錄資料的可用性隨著時間變化。

根據界來紀錄

以界來分類的可用紀錄數。「未知」包括無法連結至可用分類群物種名錄的分類群資訊。

動物界紀錄

動物紀錄數按照紀錄分類。「未知」包括沒有定義依據,或定義依據的數值未確認之紀錄。

植物界紀錄

植物紀錄數按照紀錄分類。「未知」包括沒有定義依據,或定義依據的數值未確認之紀錄。

物種計數

這些圖表說明了可用的出現紀錄物種數量的變化。

定義

物種數是依據 GBIF 收到的科學二名法紀錄資料數量所計算,盡可能使用關鍵資料庫,例如物種名錄中的同種異名紀錄來統整。由於仍有許多物種名沒有被包含在資料庫中,有部分的名稱會被當作未辨別的同種異名,不視為有效名稱。因此,這些名稱只能當成是物種豐度的指標,無法代表真正的物種數。所有的資料都以最新、相同的 GBIF 骨幹分類法來處理,因此不同時間點的資料比較,是具可信度的。

依照界的物種計數

以界來區別可用出現紀錄的物種數量。

標本紀錄的物種計數

物種數量與標本紀錄有關

觀察紀錄的物種計數

物種數量與觀察紀錄有關

時間與季節性

此圖表顯示出現紀錄資料按照年份、日期的紀錄分佈變化,指出最近一個時期或特定季節的偏差程度。每隔大約 3 年以快照顯示分布變化。

定義

物種數是依據 GBIF 收到的科學二名法紀錄資料數量所計算,盡可能使用關鍵資料庫,例如物種名錄中的同種異名紀錄來統整。由於仍有許多物種名沒有被包含在資料庫中,有部分的名稱會被當作未辨別的同種異名,不視為有效名稱。因此,這些名稱只能當成是物種豐度的指標,無法代表真正的物種數。所有的資料都以最新、相同的 GBIF 骨幹分類法來處理,因此不同時間點的資料比較,是具可信度的。

依照出現紀錄年份的紀錄

從 1950 年開始每一年可用的出現紀錄資料數量

依照出現紀錄年份的物種

從1950年開始,每年可用紀錄的物種數(見上方)

依照日期年份的紀錄

每年每日可用的出現紀錄資料數量

依照日期年份的物種

每個日期可用紀錄的物種數(見上方)

備註

這些圖表可能顯示資料收集的偏差 (季節性、例假日),或資料管理中的潛在問題 (每年、每月或每周的第一天或最後幾天,所顯示的記錄數量不成比例)的模式。這類問題可能出現在資料處理的不同階段,需要進一步調查。

完整性和精度

這些圖表說明了現有記錄的完整性 (見下文) 的變化, 以及這些紀錄在時間、地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準確性的變化。

定義

完整紀錄資料的認定,資料需至少包含對物種等級的鑑定、有效座標、完整的出現紀錄日期和紀錄依據 (例如觀察、標本等)。

完整性

此圖表完全依據上述的定義,說明紀錄數量的變化。 標本紀錄與觀察紀錄分別顯示相同的資訊。後續圖表則顯示影響完整記錄數量的主要元素。

所有記錄

標本紀錄

觀察紀錄

分類精準度

這些圖表說明了現有紀錄數量的變化,其中至少包括對物種位階的鑑定。此外也顯示物種內,或屬位階的已鑑定紀錄數量。

所有記錄

標本紀錄

觀察紀錄

地理精確度

此圖表說明現有紀錄數量的變化,其中包含那些尚未發現有問題的座標。對於缺少有效座標的紀錄,此圖表顯示已知出現紀錄國家的紀錄數量。

所有記錄

標本紀錄

觀察紀錄

時間精確度

這些圖表說明了可用紀錄數量的變化,其中包括年份、月份和日期等完整日期。只包括年份、月份和日期其中一項的紀錄數量也一併顯示。

所有記錄

標本紀錄

觀察紀錄

紀錄物種的地理覆蓋範圍

這些圖表說明了有出現紀錄的物種數量的變化,以及每個物種在不同尺度下所紀錄的地理覆蓋面積。在每個圖表中,物種的分類是依照出現記錄所給定尺度內的方格數量。越多的方格代表該物種的資料覆蓋面積越大。自然情況下,有些已知物種只分布於小範圍,因此方格數量少不一定代表缺乏相關資料。

1.0 度

0.5 度

0.1度

與來源國共享資料

此圖表顯示隨著時間透過 GBIF 所發布的紀錄數量,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國家內所發布的物種出現紀錄與來自其他國家發布者的物種出現紀錄。